-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内容摘要: 建立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指标体系;创制北方冬小麦不同生态区的晋旱、长旱、洛旱、衡旱和西农旱五大系列抗旱节水优异种质39份;创制抗旱性状遗传分析加倍单倍体群体,发掘抗旱节水主效QTL 15个;育成抗旱节水新品种33个,平均增......
-
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多样性和技术指标体系及应用
内容摘要: 针对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不清,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不规范,缺少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技术指标等突出问题,本项目开展了跨部门、跨地区、多作物、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 1、提出了粮食和农业植物种质资源......
-
2009年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作物产量分析体系构建及其高产技术创新与集成
内容摘要: 项关键技术和8年~2008~50%万多亩,平均亩产提高10%-30%元,累计增产粮食10.21万吨,总增效1.28亿元。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 2009年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
-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研制与应用
内容摘要: 针对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不规范、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和操作技术手册、缺少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技术指标等突出问题,本项目从技术指标、技术规范、规范体系三个层次开展了跨部门、跨地区、多作物、多学科综合研......
-
2008年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利用
内容摘要: 针对抗旱节水研究中存在的鉴定评价方法与技术条件控制不足,操作过程及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以及现有指标与遗传育种衔接不足等理论与实际问题,以提高小麦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为突破口,从抗旱节水小......
-
2008年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冬小麦高产高效应变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内容摘要: 1.针对全球气温升高而引发近年我国冬季变暖,冬小麦越冬前旺长,生长发育提前,抗寒能力下降、早春冻害死苗的问题,率先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历年(1951-2007年)越冬前积温的变化特点,提出了该区推迟冬小麦播种期的理论依据、......
-
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与新品种筛选利用
内容摘要: 针对抗旱节水研究中存在的鉴定评价方法与技术条件控制不足,操作过程及评价标准缺乏量化指标,以及现有指标与遗传育种衔接不足等理论与实际问题,以提高小麦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为突破口,从抗旱节水小......
-
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外大豆种质的引进研究与利用
内容摘要: 本项成果根据作物遗传育种原理,综合集成大豆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解决生产实际为目标,有计划地引进国内急需的大豆种质资源,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原则,开展跨部门、多学科综合研究,在引进大豆品种资......
-
2005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
内容摘要: 本技术成果为本课题组承担的国家“九五”和“十五”小麦超高产攻关项目研究的核心核心技术,即小麦优势蘖利用超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研究发现在小麦超高产栽培中,主茎和一级分蘖的1、2、3 蘖的生长发育进程、形态生理指标和......
-
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
内容摘要: 本项成果依据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综合集成作物生长、发育、遗传、演化等学科的理论和新技术,按照“广泛收集、妥善保存、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原则,通过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年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重大进......
-
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遗传多样性和种质抗病性研究
内容摘要: 该项研究属于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本研究运用植物病理学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力变异、病原菌在同工酶和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人工接种条件下的玉米种质抗性特征。通过数年......
-
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导人小麦的研究
内容摘要: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把簇毛麦(Haynaldia Vollosa)抗白粉病基因导人小麦的研究”属于农艺学科生物技术领域,研究成果适用于作物远缘杂交和小麦抗病遗传改良。此研究是一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野生近缘植物的多态性鉴定一目......
-
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豆耐盐性研究与应用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从大豆鉴定方法研制人手,鉴定了国内外大豆种质4200余份,筛选出一批耐盐种质。遗传研究明确了大豆耐盐性受一对基因控制,耐盐为显性,并在分子水平得到验证。选育了一批耐盐品系及审定推广了耐盐品种中黄10号,在盐碱地区累计......
-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稻种资源繁种鉴定评价与利用
内容摘要: 组织全国26个省(市、区)28个科研单位协作攻关,制定了栽培稻、野生稻、杂交稻的观察项目和记载标准,使全国农艺性状鉴定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编写出版《中国稻种资源目录》8册,入目稻种资源71970份,共575.4万字,其中......
-
199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鉴定与初步利用
内容摘要: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高忠丽首次发现的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天然突变体,邓景扬等经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形态解剖学研究鉴定出它的不育性是受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所控制,由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母细胞败育早不能形成正常小孢子属无花粉型......